蓝鲸体育app官网
  · 新闻资讯 〉文学作品
孔门七十二贤人(三):冉耕(孔门十哲之一)


作者:周长福  发布时间:2007/3/8 1  点击数:1452
 
        冉耕是一个很难诠释的孔门弟子。孔夫子盛赞伯牛的德行,但是我们仅仅只在《论语》一篇中提及冉伯牛,估计秦以前那些汗牛充栋的史料被秦始皇那场“焚书坑儒”的浩劫被化成灰烬,我们只有从只言片语里去推敲。
 
        冉耕,字伯牛。春秋莫(前544~?)鲁国人。是孔子的学生之一,与颜渊、闵子骞同属德行科,他因患病早逝,孔子十分难过。唐朝开元二十七年(739年)封“郓侯”,宋追封为“东平公”,后又改称“郓公”。
 
        记得那一次,孔夫子听到冉耕得了一种传染病,亲自去看他。但是孔子不能入屋探视自己学生的病况,他老人家只好在南面的窗子外,伸手拉住学生那双枯瘦的手,嘴里喃喃自语:他快要死了,真是命运,这个人,为什么生这种病!这个人,为什么生这种病!
 
        同行的弟子都在嗟叹。
 
        冉耕的德行超之乎夫子所教,冉耕怎么能患此恶疾;而今冉耕患有这样的重病,难道是天命如此吗?难道是天命要把夫子的弟子让他们一个一个驾鹤而去?孔子老泪纵横。
 
        伯牛的病,是个很大的疑案。至少有一个字,我们可以在这里讨论:“亡哉,命也夫!”的“亡”,在古人的解释,认为孔子当时握着他的手,很悲伤地感叹,他得了绝症,这真是命!但是我的看法,古文中“亡”字往往与“无”字相通。拿白话文来解释,是孔子很伤感的说,命真不可信吗?真没有命运吗?意思也是说像这样好的人,怎么会这样短命?
 
         再来看一篇有关对冉耕“疾”的分析:
 
         《论语》中记载着这样一条故事: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冉伯牛病了,孔子去探望,他压抑不住心中的悲痛和惋惜,从窗外拉住冉伯牛的手,发了一番感慨。其原文是这样的:“冉伯牛有疾,子问之,自牖执其手曰:“亡哉,命也夫!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”惜才之心溢于言表——几乎所有的论语释义都作如是说。然而果真如此?我细细的玩味这段文字,总觉的有些可疑。在我看来冉伯牛病的不这样简单,孔子的感慨也远不止于“惜才”《论语》的含糊其辞,定有某种难言的苦衷。

  首先,稍懂一些古汉语知识的人都知道,在古汉语里,“疾”与“病”是有区别的,“疾”是小病,“病”是中症;病是有危险的,疾则没有性命之虞。《论语》中使用的是“疾”字,如此说来冉伯牛并没有生命危险。那么,孔子的呼天抢地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吗?决不可能是这样的;按照常理只能假定冉伯牛病的很重,甚至已经病危了,那个“疾”是用辞不当——即使孔子弟子也会偶尔犯错误嘛。但即使如此,事情仍然可疑:第一,孔子为什么要从窗外拉住冉伯牛的手,有话进屋说不行吗?这点很奇怪。第二,拉住一个病人的手呼天抢地,是件极不合情理里的事情,像孔子这样练达人情的人,怎么会这样控制不住自己呢!想来想去,恍然大悟:冉伯牛“疾”是所谓的“恶疾”!

  古人的善恶观,在许多方面是与今人不同的。其中最不可思议的观点之一就是,人一旦患了所谓的“恶疾”,是就是不洁净的了,就要被摈弃于正人君子的行列,其社会活动要受到种种限制。这个恶疾,主要指麻风及种种皮肤病。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,这样的损毁,是不能为社会所容忍的。女子“七出”中有一条就是这个有恶疾,因为一个“有恶疾”的女子是不洁净的,不能参与祭祀。这在今天实在很冤屈,但在当时是顺理成章,不容置疑:“恶疾”,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格污点,不可弥补的道德缺陷。

  在这个故事中,冤屈降到德才兼备的冉伯牛头上了。孔子无法接受,他对这种偏见提出了置疑。“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”这句话重复了两遍,其实这是孔子要还冉伯牛一个清白。“斯人也”这是对冉伯牛道德、学问和才华的肯定—这样一个人是不应该生这种病的!言外之意,冉伯牛患了恶疾,虽然他仍是孔门君子,但他的人格的高洁已经被当世人有所抹煞了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的出,此时的冉伯牛已经被隔离了,孔子不是不想进去,而是不能进去。但是他拉住冉伯牛的手——不要小看这一动作,一位士大夫拉住一个患有恶疾的不结之人的手,一向守礼的孔子破天荒地打破了“礼”的规范,为他所怜惜的贤才,也为受这种不白之冤的病人,向“礼”的偏见挑战了!
 
        这个挑战,《论语》要不要记下来来呢?在今天看来是没有疑问的,但在当时社会舆论的氛围中,孔子弟子就不可能不犹豫了。这关系到孔子奉礼的形象会不会受损。也许,同样同情冉伯牛,理解孔子的弟子们故意在叙述中留下了一些可供破译之处,微言广意,期待后世之人去揣摩。
 
白沙信息版权所有蓝鲸体育app官网 地址:湖南省耒阳市白沙路1号 邮编:421800
电子邮件: [email protected]
湘ICP备10202670号   湘公网安备 43048102000139号